文章出处:林志彬《灵芝从神奇到科学》 更新时间:2016-10-11 点击次数:-次
临床报告5 灵芝胶囊预防化疗患者白细胞减少
张健英等(2006)报告灵芝胶囊预防化疗患者白细胞减少。住院治疗的晚期直肠癌患者36例,Karnofsky生活质量评分≥60分,其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2.5±12.6)岁。所有患者均经内镜及手术切除后病理组织学证实,全部排除了血液系统疾病及肝病。把3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8例,两组患者年龄和白细胞总数经统计学检验无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患者用卡培他滨+奥沙利铂+维生素B类+灵芝胶囊;对照组患者用卡培他滨+奥沙利铂+维生素B类治疗。卡培他滨1000mg/m2,,每日2次,餐后服用,服用14天,停7天;奥沙利铂135mg/m2,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28天为1个疗程,至少应用2个疗程。服药期间加用维生素B6100mg,维生素B110mg,每日3次。对两组患者的白细胞数量变化追踪观察半年。不良反应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常见毒性分级标准评价,该标准1级毒性最小,4级毒性最大。治疗期间,不用任何增加白细胞的药物。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1-6、表11-7。
表11-6患者治疗后血细胞毒性反应分级[例(%)]
组别 | 1级 | 2级 | 3级 | 4级 | 合计 |
治疗组 | 3(8.3) | 0 | 0 | 0 | 3(8.3*) |
对照组 | 3(8.3) | 3(8.3) | 1(2.8) | 1(2.8) | 8(22.2) |
n=18;*p<0.05,与对照组比较
表11-7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数量(109/L)变化(±s)
组别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组 | 5.7±0.9 | 5.0±0.9* |
对照组 | 5.9±0.8 | 4.0±1.0 |
n=18;*p<0.05,治疗前后比较
结果显示,在化疗过程中,加用灵芝对于预防化疗患者白细胞减少有明显的效果,使患者白细胞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患者就无需因治疗过程中白细胞减少而被迫停药,延误治疗。
临床报告6:薄芝糖肽注射液预防宫颈癌患者的放化疗血液毒性
张迁(2011)报告薄芝糖肽减轻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血液毒性。28例宫颈癌患者均为术后接受同步放化疗的患者,依照临床病理分型及相关理化检查确定I期7例,II期13例,III期8例。宫颈鳞状细胞癌21例,腺癌6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例。年龄在35~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23岁。28例患者依照就诊的时间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例,每组患者在年龄、病情分期、病理类型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同步放化疗,放疗采用外照DT40~44Gy/20~22f然后缩小范围进行后程加速超分割治疗,每天2次,每次1.5Gy,间隔4~6h,至总剂量DT64~70y/36~40f。化疗方案为顺铂20mg/m2,每周1次,共4周,同时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补充适当的能量、维生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薄芝(薄树芝,Ganoderma capense)糖肽注射液4ml溶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4周为1疗程。
疗效评价:检测治疗前,治疗中每周及疗程结束后的外周血细胞计数数据,参照WHO血液毒性分级标准进行判断、统计,将放化疗后患者血液毒性分为4级,并观察临床症状(神疲、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及肝功能变化。
表11-8和表11-9结果指出,观察组治疗前后血象无明显变化。此外,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未因同步放化疗出现毒副作用。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就存在显著性差异,血液毒性I~III级10例,12例患者存在明显的神疲、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及肝功能异常。结果说明薄芝糖肽能保护骨髓,减轻血液毒性,并有保肝作用。
表11-8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象变化,±s
组别 | WBC(109/L) | RBC(1012/L) | Hb(g/L) | PLT(109/L) | |
观察组 | 治疗前 | 8.11±0.61 | 4.59±0.14 | 114.12±5.1 | 211.08±14 |
治疗后 | 7.99±0.70 | 5.40±0.11* | 120.07±4.9* | 204.30±18* | |
对照组 | 治疗前 | 8.26±0.73 | 4.67±0.10 | 119.13±5.4 | 209.89±12 |
治疗后 | 3.46±0.46 | 2.11±0.09 | 65.21±3.2 | 99.08±10* |
*p<0.05,与治疗前比较
表11-9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毒性比较(例数)
组别 | 例数 | 0级 | I | II | III | IV |
观察组 | 14 | 11 | 2 | 1 | 0 | 0 |
对照组 | 14 | 4 | 1 | 3 | 6 | 0 |
临床报告7:灵芝代泡剂减轻化疗的胃肠道反应
周建等(2001)观察灵芝代泡剂在肿瘤辅助治疗中的作用。309例临床明确诊断为恶性肿瘤的中晚期患者,其中治疗组155例,对照组154例;两组患者入院时全身状态、白细胞总数、粒细胞计数、食欲状况及化疗方案基本相似,化疗前白细胞总数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病例均以基本相同化疗方案、化疗程序及类似止吐药和升白细胞药物辅助,治疗组在化疗前3天开始泡饮灵芝代泡剂,每次2~4g,一日2次,连用15~20日。疗效指标:(1)恶心、呕吐分级:0级无恶心、呕吐,I级为每日呕吐1~2次,Ⅱ级为每日呕吐3~4次,Ⅲ级为每日呕吐≥5次。(2)进食情况分度:Ⅰ度为几乎不能进食或食量少于正常一半,Ⅱ度为食量正常一半,Ⅲ度为正常进食。(3)周围血象变化:化疗前及化疗后每隔3日测一次,连续3~4次。
结果:化疗后,治疗组呕吐反应分别为0级59例、Ⅰ级77例、Ⅱ级16例、Ⅲ级3例,而对照组分别为31例、92例、25例、6例。治疗组进食Ⅰ度17例、Ⅱ度81例、Ⅲ度57例,对照组分别为39例、74例、41例。治疗组较对照组白细胞总数下降例数亦有所减少。结果表明灵芝代泡剂能减轻化疗后呕吐反应,促进食欲,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临床报告8:灵芝提取物胶囊改善化疗所致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
林能俤等(2004)将经病理学、细胞学和CT检查确诊的114例癌症(胃癌、食管癌、肺癌、肝癌、宫颈癌、结肠癌和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化疗+灵芝组(66例)和单纯化疗组(48例)进行治疗前后对照和组间比较以观察灵芝提取物配合化疗治疗癌症的疗效。对照组:选用FAM化疗方案治疗,即5-氟腺嘧啶300mg/㎡,静脉滴注,每周两次;阿霉素30mg/㎡,静脉滴注,每周1次,于第1、第4周用;丝裂霉素3 mg/㎡,静脉推注,每周1次。6周为1疗程。根据病情于4~5个月后再用1疗程加以巩固。治疗组:化疗方案同对照组,从化疗开始至化疗以后服灵芝(子实体)提取物胶囊,每次服4粒,每日4次,40天为一个疗程。
表11-10灵芝+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NK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s
组别 | 例数 | CD3 | CD4 | CD8 | NK | |
化疗+灵芝组 | 66 | 前 | 51.43±6.00 | 36.57±6.69 | 31.20±6.90 | 51.24±7.90 |
后 | 50.67±6.29 | 37.10±6.49 | 30.24±7.60 | 48.10±7.90 | ||
单纯化疗组 | 48 | 前 | 50.99±6.52 | 37.75±7.40 | 30.99±6.69 | 51.40±6.62 |
后 | 43.38±6.39* | 31.01±6.31* | 26.42±7.15* | 44.43±7.19* |
*p<0.05,组内治疗前后比较
从表11-10结果可见,灵芝提取物胶囊可明显改善化疗所致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治疗前后化疗+灵芝组的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和CD3、CD4、CD8细胞亚型(%)无显著差异。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生活质量亦获改善,但单纯化疗组治疗后NK活性和CD3、CD4、CD8细胞亚型(%)均明显降低。
临床报告9:灵芝孢子粉胶囊对脾虚证的肿瘤放化疗病人的临床疗效
倪家源等(1997)报告灵芝孢子粉胶囊对脾虚症的肿瘤放化疗病人100例的临床疗效。门诊和住院病人共160例,分为试验组100例(化疗50例,放疗50例)、对照组60例(化疗30例,放疗30例)。两组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中医辩证(脾虚症主症):食欲减退,神疲懒言,肢体倦怠,食后腹胀,大便稀溏;舌淡,脉细无力;160例均符合上述任何三项主症加舌象或脉象,其中属脾虚证五个主症前三症即“食欲减退,神疲懒言,肢体倦怠”者,试验组占69%~87%,对照组占76.7%~80%。160例患者均经西医影像学与病理细胞学明确诊断为食管癌、肺癌、乳腺癌等12种肿瘤,试验组与对照组病种分布也几无差异。不符合上述标准或合并有心、脑、肺、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器质性病变,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者不能选入。受试病例随机分组,试验组100例,在常规放化疗前3天开始口服灵芝孢子粉胶囊,每次0.4g,一日3次,连续服用1个月为1疗程。对照组60例,按常规放化疗治疗,不加试验药品,连续观察1个月。
临床观察指标:中医脾虚证五大主症中任何三项加舌象或脉象的症状改善,观察时采用中医证候积分法。生活质量标准,采用Karnofsky生活质量评分法。同时进行实验室检查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计数、免疫球蛋白水平。疗效判断标准如下: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下降≥2/3,Karnofsky生活质量评分提高30分,实验室客观检查指标改善11%~20%。有效:症状、体征有所改善,证候积分下降≥1/3,Karnofsky生活质量评分提高10分,实验室客观检查指标改善5%~10%。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证候积分下降<1/3,Karnofsky评分无提高,客观检查指标无改善或下降。
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Karnofsky生活质量评分有效率(显著+有效)分别为91.0%,30%;中医证候积分法有效率分别为86.0%,26.7%,脾虚证五个主症改善达(+)以上的平均有效率分别为73.9%,15.8%;前三大主症平均有效率分别为87.4%,26.3%(表11-11),两组各项有效率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中部分癌种病例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量均有显著差异(表11-12)。
表11-11两组患者主症改善的效果比较
症状 | 试验组 | 对照组 | ||
例数 | 有效 | 例数 | 有效 | |
食欲减退 | 69 | 61(88.4%) | 46 | 14(30.4%) |
神疲懒言 | 87 | 79(90.8%) | 48 | 11(22.9%) |
肢体倦怠 | 83 | 69(83.1%) | 47 | 12(25.2%) |
食后腹胀 | 12 | 6(50.0%) | 6 | 0(0) |
大便稀溏 | 14 | 8(57.1%) | 7 | 0(0) |
表11-12两组治疗前后部分血液学疗效比较(±s)
项目 | 级别 | n | 治疗前 | 治疗后 | 差数 | |
肺癌 | WBC (109/L) | 试验组 | 10 | 3.93±0.48 | 4.77±0.43 | 0.76±0.53 |
对照组 | 9 | 4.59±0.36 | 4.00±0.15 | -0.70±0.29 | ||
Hb(g/L) | 试验组 | 10 | 8.53±1.67 | 9.72±1.24 | 1.08±0.75 | |
对照组 | 9 | 8.00±0.66 | 7.33±1.17 | -0.89±0.22 | ||
食管胃癌 | WBC (109/L) | 试验组 | 10 | 3.83±0.50 | 4.90±0.82 | 1.07±0.93 |
对照组 | 10 | 4.45±1.04 | 3.62±0.49 | -0.85±0.94 | ||
Hb(g/L) | 试验组 | 10 | 8.23±1.67 | 10.08±8.91 | 1.85±0.86 | |
对照组 | 10 | 8.15±1.67 | 6.26±10.21 | -1.89±1.92 |
灵芝辅助治疗肿瘤作用的机制
灵芝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力
药理研究证明,口服或注射灵芝水提取物及其所含多糖可明显抑制多种动物移植性肿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但将灵芝水提取物或灵芝多糖直接加到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中,不能直接杀死肿瘤细胞,也不能促其凋亡,即灵芝水提取物或灵芝多糖无直接细胞毒作用。灵芝水提取物或灵芝多糖在体内的抗肿瘤作用是如何产生的?现已证明:灵芝多糖能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如通过增强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和细胞毒T细胞的功能,间接杀死肿瘤细胞,也可通过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释放能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的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IFN)来杀死肿瘤细胞或促其凋亡。因此,灵芝及其所含多糖的抗肿瘤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力而实现的。与灵芝多糖不同的是灵芝所含三萜类成分能抑制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生长。如从灵芝子实体中提取的3种三萜Lucialdehyde A、B、C对Lewis肺癌、S180、T47D和MethA肿瘤细胞株具有细胞毒作用。
灵芝抑制肿瘤血管新生
肿瘤刚生长的时候周围并没有血管,一定要有新生血管长到肿瘤组织里面去,肿瘤细胞才能从血液中吸收生长所需的营养,继续长大或转移到其他地方。药理研究证实,灵芝多糖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而抑制肿瘤血管新生,肿瘤细胞缺乏血液供应,得不到营养,则生长遭受抑制。灵芝孢子粉也能通过类似的机制,抑制肿瘤血管新生。
Hsu等(2009)发现,松杉灵芝(G.tsugae)甲醇提取物(GTME)在体外抑制人表皮状癌A-431细胞生长,并增强紫杉醇对人表皮状癌A-43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GTME在体外还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VEGF的表达,并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毛细管形成。体内给予GTME也能抑制 A-431异种移植肿瘤在裸鼠体内生长,并抑制EGFR和VEGF的表达。灵芝甲醇提取物的这一作用与目前临床应用的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靶向抗肿瘤药如吉非替尼(易瑞沙)相似,可抑制某些肿瘤增殖与转移.
灵芝逆转肿瘤细胞对抗肿瘤药的多药耐药性
最近,我们的研究证明:灵芝多糖(G1-PS)对阿霉素(多柔比星,Adriamycin)抑制体外培养的敏感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降低阿霉素对多药耐药的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ADM细胞的IC50,加入G1-PS 5mg/L、10mg/L、20mg/L和40mg/L分别使K562/ADM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增强2.96倍、6.46倍、6.80倍和3.35倍。可见G1-PS明显翻转K562/ADM细胞对抗肿瘤药阿霉素的耐药性,恢复其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在多药耐药肿瘤细胞,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作为一种转运泵,可将抗肿瘤药从肿瘤细胞内泵至细胞外,从而降低抗肿瘤药的杀伤力,产生耐药性。我们进一步的研究证明,g1-ps翻转K562/ADM对多柔比星的耐药性与其下调肿瘤细胞的P-gp和MRP1的表达相关(Li MD等2008)。随后,美国学者也报告灵芝提取物可翻转具有多药耐药的人小细胞肺癌细胞VPA对抗肿瘤药依托泊苷和多柔比星的耐药性。这些结果可从不同角度解释灵芝与肿瘤化学治疗药协同作用的机制(David S 等,2009)。
灵芝拮抗化学治疗药和放射治疗的毒性反应
药理研究还发现,灵芝具有抗放射作用,减轻放射线或化疗药引起的胃肠道损伤,如灵芝多糖g1-ps能明显改善化疗药甲氨蝶呤(MTX)所致的小鼠肠道黏膜氧化应激损伤。MTX可使小鼠的小肠绒毛变短、融合,隐窝细胞消失,杯状细胞减少。电子显微镜下可见肠上皮细胞的微绒毛紊乱、变短、缺失,核膜和线粒体肿胀。灌胃灵芝多糖g1-ps(50mg/kg、100mg/kg、200mg/kg)后,小鼠小肠的上述形态学变化明显减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TX模型组的肠匀浆上清液中,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增高,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明显降低。灵芝多糖g1-ps(100mg/kg、200mg/kg)可使增高的MDA明显降低,降低的T-SOD活性明显升高(陈丽华等,2009)。灵芝还能增强化学治疗药如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多柔比星、顺铂、阿糖胞苷等的抗肿瘤作用,拮抗丝裂霉素C、氟尿嘧啶和阿糖胞苷的免疫抑制作用或骨髓抑制作用(表11-13,表11-14),这与临床观察的对肿瘤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的增效减毒作用是一致的。
表11-13灵芝提取物与细胞毒类抗肿瘤药并用对小鼠Lewis肺癌的影响
药物 | 剂量/鼠,腹腔注射 | 生存期(日,x±S) | 存活鼠数 | 生命延长率(%) |
对照 | 13.4±2.9 | 0/10 | ||
灵芝提取物 | 10mg,2,4,6,8,10日 | 25.5±8.0** | 0/10 | 90 |
多柔比星 | 22.6±7.8** | 1/10 | 67 | |
灵芝提取物+多柔比星 | 同二药单用 | 36.5±6.9++ | 7/10 | 172 |
对照 | 11.8±3.0 | 0/5 | ||
灵芝提取物 | 10mg,2,4,6,8,10日 | 23.8±4.4** | 0/5 | 102 |
顺铂 | 5mg,1日 | 18.8±5.3* | 0/5 | 59 |
灵芝提取物+顺铂 | 同二药单用 | 35.6±5.4++ | 2/5 | 202 |
对照 | 14.8±3.3 | 0/10 | ||
灵芝提取物 | 10mg,2,4,6,8,10日 | 26.3±7.2** | 1/10 | 78 |
氟尿嘧啶 | 0.3mg,1 日 | 26.5±7.1** | 0/10 | 79 |
灵芝提取物+氟尿嘧啶 | 同二药单用 | 34.4±8.5* | 6/10 | 132 |
对照 | 17.6±3.1 | 0/10 | ||
灵芝提取物 | 10mg,2,4,6,8,10日 | 28.2±7.6** | 2/10 | 60 |
硫鸟嘌呤 | 0.1mg,1日 | 25.5±6.4** | 0/10 | 49 |
灵芝提取物+硫鸟嘌呤 | 同二药单用 | 36.2±6.3++ | 7/10+ | 106 |
甲氨蝶呤 | 0.2mg,1日 | 24.2±4.8* | 0/5 | 38 |
灵芝提取物+甲氨蝶呤 | 同二药单用 | 36.6±46.5+ | 3/6 | 106 |
*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同单用化学治疗药比较
表11-14灵芝多糖(GL-B)对丝裂霉素C、5-氟尿嘧啶和阿糖胞苷所致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抑制的恢复作用
组别 | 药物浓度(μ g/ml) | [3H]TdR摄取(dpm) |
对照 | - | 31361±4242 |
丝裂霉素C(抑制对照) | 0.01 | 16842±1266+ |
丝裂霉素C+GL-B | 0.01+50 | 19003±978* |
丝裂霉素C+GL-B | 0.01+100 | 24209±1505** |
丝裂霉素C+GL-B | 0.01+200 | 27606±2372** |
对照 | - | 28946±1527 |
5-氟尿嘧啶(抑制对照) | 0.01 | 16250±1614+ |
5-氟尿嘧啶+GL-B | 0.01+50 | 20875±1750** |
5-氟尿嘧啶+GL-B | 0.01+100 | 26201±2130** |
5-氟尿嘧啶+GL-B | 0.01+200 | 28823±1728** |
对照 | - | 23678±1348 |
阿糖胞苷(抑制对照) | 0.01 | 13091±1973+ |
阿糖胞苷+GL-B | 0.01+50 | 17658±2420* |
阿糖胞苷+GL-B | 0.01+100 | 24380±2949** |
阿糖胞苷+GL-B | 0.01+200 | 30030±4649** |
±s,n=6,+p<0.001与对照比较,*P<0.01,**P<0.001与抑制对照比较
中医扶正祛邪治则与灵芝辅助治疗肿瘤
手术治疗可切除肿瘤组织,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可通过杀死肿瘤细胞而使肿瘤缩小或消失,但都不一定能完全避免肿瘤转移,也不一定能彻底清除肿瘤细胞。相反,手术带来的损伤和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的毒性还可降低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力,并对骨髓、消化系统、肝、肾等重要器官产生毒性,甚至因此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这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敌我不分”的后果。按中医治则来看,肿瘤的手术切除、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只重视了“祛邪”,而忽视了“扶正”,甚至伤及正气,因而方出现上述与治疗目的不相符的结果。灵芝在肿瘤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中的作用,恰是弥补了以上疗法的不足,即扶持了正气,真正做到了“扶正祛邪”。灵芝的扶正固本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力、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拮抗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引起的组织损伤而实现的。少数肿瘤患者经灵芝辅助治疗后能长期带瘤生存,也可能是由于灵芝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力,抑制肿瘤血管新生,抑制肿瘤细胞黏附和移动,限制了肿瘤进一步发展和转移的结果。换言之,灵芝扶持了正气,实现了“正气存内”,与常规抗肿瘤方法结合,实现了虽有邪(肿瘤)存在,却“邪不可干”,故患者能长期带瘤生存。
摘自《灵芝从神奇到科学》